在投資時,我們經常可以看到『財務槓桿操作』這個字眼,但卻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,事實上它在整個
投資活動中,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簡單地來說,財務槓桿操作是借別人的錢,來幫助自己賺錢的一種
方式。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:
假設現在有一項投資,需要十萬元的資本,預估會有 30%的報酬率,如果我們全部都是以自有資金來投
資,那麼這十萬元的自有資金報酬率就30%。
但是如果我們只拿出六萬元,另外四萬元是利用借貸的方式,借款年利率 15%,雖然表面的報酬率也是
30%,但是因為我們真正拿出來的只有六萬元,因此這六萬元自有資金真正的報酬率,是將賺到的三萬
元(100,000x30%)扣掉負擔的利息費用六千元(40,000x15%) 之後,再除出來的,所以這樣財務槓
桿操作的報酬率高達40%(24,000/60,000x100%=40%)。
依此類推,我們可以知道自有資金愈少,財務槓桿操作的效益愈高。
雖然利用財務槓桿操作,看起來獲利率很不錯,但這是『操作得當』,但也有可能因此斷錯誤,投資報
酬率沒有預期的高,甚至是負的時候,再加上需要負擔的借貸利息,就變成『反財務槓桿操作』,反而
賠得很慘。因此,財務槓桿操作,雖然在投資上常被利用,但仍是一種較高風險的投資策略,投資人若
個性保守,或不能承擔虧損的後果,就盡量少利用為妙。
財務槓桿
(1)是利用借貸資金進行投資,以獲得高於資金成本的報酬率。企業在進行大型投資案時,多會利用財務
槓桿以調度資金。不過,過度的財務槓桿卻有潛在的危機。
(2)泛指運用較少的資金進行投資,以獲得高報酬。也就是以小博大。外匯保證金、證權與期貨買賣都屬
高財務槓桿的金融商品。一般來說,愈年輕,可承受風險愈高,可運用的財務槓桿倍數愈高。
參考資料:
財務槓桿
利滾利的七十二法則
--
所以簡單來說...財務槓桿就是在自己的本金和借貸中取平衡...來達到賺取最大報酬率的目的....
但這似乎風險還頗大....
如果能確定投資報酬率有 30%,那借貸的利息 10%,也算值得。
怕就是怕投資報酬率如果不能如預期到達 30%,甚至反而低於 10%,那反而自己要賠上借錢的利息,
如果投資結果把借來的錢也陪掉了,那就是陪上借貸的本利和,感覺風險不小。 = ="
這方法不適合我,哈哈!
- May 15 Tue 2007 15:47
名詞解釋--財務槓桿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